12月9日,全天於長安大學本部上班。
事實上,馮村作為禁煤區,轄區內一直在推動煤改電工作。農村使用清潔能源,是大勢所趨,但因地製宜,宜煤則煤,宜氣則氣,宜電則電,也是各地倡導的方針。
拿新聞中的老人來說,她家也響應了政府的號召,安裝了清潔能源改造的熱風器。白天還可以湊合用用,晚上出於安全考慮,睡覺時便關了,又害怕感冒,她不敢脫衣服。事後,馮村鄉政府負責人表示,網傳罰款的通報係草稿,其實並未罰款。
但政府補貼是一回事,補貼之後,農民用戶願不願意用,用不用得起,又是另一回事。何況,其中一個老人因為年輕時被電過,對使用電暖器心存顧忌。
之前就有很多地方的農民吐槽,煤改電後,家裏清潔幹淨了不少,但成本也眼見地躥升。
如果簡單粗暴地搞一刀切,甚至以犧牲民生為代價,即便短期內都用上了清潔能源,民眾心裏也是別扭的,不僅體驗感會大打折扣,效果也不會持久。為了這樣的設想和夢想,馬斯克首先要做的,就是對火箭的技術改進。
那麽,哪個國家、哪個機構、哪個人能實現人類的這個願望呢?最有可能的答案是,埃隆·馬斯克。有人質疑,在火星上建立基地,完全不可行。
在馬斯克之前,所有航天大國的火箭,都是一次性的。相信早晚有一天,人類會登上這顆星球。
(作者:比得哥什樓鳳)